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执行会长刘卓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想得多,想得仔细,想得远一些,这个理念很容易被认可和接受,但在实践中却很难真正做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人而异、因事而变、因境而不同。对事物(事务)的考虑、分析和评价始终存在着多层面、多阶段和多角度等的不同认识。所处的综合条件不同,得到的认识结果往往也就不同。把企业办好并办成百年老店、把项目做优并形成持续影响,这是人们的普遍向往,绝对是个大目标。不论最后做得到还是做不到,做得理想还是不太理想,追求这样的目标总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为此,需要有长远眼光、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和综合计划。个人、集体、机构、地区甚至国家等不同的层面或主体,在进行长远的和整体的考虑时肯定会有很多不同,但它们又肯定会是相互关联的。一项决策在短期内能带来效益并不保证日后不造成损失。一项安排对于一个层面或一类主体能带来长远利益,对其它层面或其它类别的主体来说却不尽然。这些充分说明实现社会全面和谐的重要性和困难性,也就是说在(争取)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要兼顾和考虑其它层面及主体的一些“感受”。因此,坚持科学发展和理性发展应当是各个层面和各类主体都必须念念不忘的基本功课。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截至2017年,我国的拥有量已超过160万辆,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目前的乘用车其动力电池使用的平均年限为5 - 6年,而商用车的动力电池甚至只有2 - 3年。这意味着,从2018年开始,我国第一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将进入报废期。面对20万吨动力电池集中退役,如何环保地进行处置,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截止到2016年底达到了1.86亿辆,而在2011年汽车保有量还不到1亿辆。统计分析表明,近几年,汽车数量每年都在以2000多万辆的幅度迅猛增长。一个明显的国际趋势是,燃油车终将退出市场。10年或20年甚或更长的时间之后,燃油车将得到全面禁售,伴随而来的是,今后民用车的类型将逐渐大比例地被新能源汽车占有的局面已经不可逆转。现在处置20万吨的动力电池已经挑战不小,未来要大规模处理的退役电池将会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吨,必然要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是可想而知的。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过去不是没有考虑,只是考虑的还不够充分,落实的还不够有力。
完全可以理解,需要整合政策、金融、技术、人才、行业和市场的综合力量来面对这个挑战。例如,从政策供给上,国家曾主要是站在环保的角度从2016年1月1日起对铅酸电池征收4%的消费税,这一安排提升了锂电池取代铅酸电池的速度。那么,同样是出于环保的考虑,可否对包括锂电池在内的退役电池的循环利用及回收处置工程做出进一步务实的政策安排?国家和区域层面为了推进任何一个行业或产业,在描述美好前景的同时也需要开列出主要的负面影响因素清单。例如,在设计一个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规划时,大量的“多余”劳动力需要安排就是很重要的负面影响因素;对于电动汽车来说,退役电池的报废处理自然也可以视为是相应的负面影响因素之一。有必要在推进一个大的产业或行业规划时,对负面影响因素的应对设立补偿基金,就如同银行系统设立和时常调整银行准备金(率)一样,这里的作用就是一个安全。这类补偿基金的一部分,在产业或行业规划发展的初期可以用于应对未来化解负面影响因素的研发投入,在规划发展的后期可以用于支持市场主体和有关联的机构更有力量地投入到对负面影响因素的战斗。
历史和辩证法反复告诫着我们,任何一个事业或行业的蓬勃发展都会并发着一些负面的影响因素,对于这些负面因素及早意识并在应对上有所准备,就能发现和抓住新的机会。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报废处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现阶段需要多听、多思、多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之不远其忧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