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10-82500018

协会会员企业九州动脉:交通革命中国版超级高铁

日期: 2017-07-28
浏览次数: 48

近日,网上流传一条关于新型交通工具——海底巴士的视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在视频中,海底巴士时速能达到1000多公里/小时,从烟台到大连直线距离有156公里,只需要12分钟,百公里能源消耗为高铁的1/5,飞机的1/50,线路单公里造价为高铁的1/3,甚至宣称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继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之外第五代交通工具。

 

协会会员企业九州动脉:交通革命中国版超级高铁

据了解,海底真空旅游海底巴士(以下简称“海底巴士”),就是跨海悬浮隧道真空列车,主要采用水下桥隧技术、磁悬浮列车技术以及真空技术。水下桥隧技术,是一种在水中悬浮的管状隧道,通过控制管道自身的重浮比,依靠浮力支撑隧道约90%重量。采用真空管道及磁悬浮列车技术,可减少管道内90%的空气阻力,大幅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大幅减少空气噪声。

海底巴士是由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动脉”)推出,这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9月的公司,致力于研发跨海悬浮隧道真空列车交通运输技术,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投资咨询、项目投资等,法人代表是刘子忠。

九州动脉董事长刘子忠是海底巴士项目的力推者,“刘总是烟台人,1992年的11·24特大海难对他触动很大。当时因为恶劣天气,烟台附近海域的“大舜”号滚装船遇难事故,船上共有旅客船员302人,抢救生还22人,其余280人遇难或失踪。再加上,这些年烟台市政府一直在推动烟台到大连的海底隧道,这让他有了启动海底巴士项目的想法。”九州动脉总经理刘甲朋说,刘子忠的目标坚定:建造世界首条海底真空隧道,以海底真空旅游海底巴士的建设为跨海旅游先行先试。

海底巴士的出现是受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超级高铁”概念的启发。“我们跟马斯克以及其他超级高铁项目相比,核心技术都是一样的,都是在真空里边运行磁悬浮列车。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定位为陆地交通,我们计划在海里运行”,刘甲朋说。

其实,早在1934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珀就提出在抽成接近真空的密闭隧道中运行磁悬浮列车的设想;2014年5月,西南交通大学搭建全球首个真空管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原型测试平台。鉴于实验环线半径仅6米,测试车辆目前最高速度仅为每小时50公里。

近两年,国外HTT和Hyperloop One两家公司竞相进行商业化“可行性研究”。2016年 5 月, Hyperloop One在沙漠中进行了测试,最终速度达到640公里/小时;2017年3月,HTT宣称他们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全尺寸、可以运送乘客同时速度能达到760mph的超级高铁管道。

在国内,九州动脉是为数不多的进行超级高铁商业化尝试的公司。“目前,海底巴士项目已经完成技术可行性报告和项目分析报告”。据了解,董事长刘子忠早年任公务员8年,2006后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和推广,曾获山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目前九州动脉团队共有20多人(Hyperloop One团队将近260人),主要来自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目前已经取得磁悬浮列车、吊装式车站、旋转式车站、轨道隔振装置等9项专利。

虽然,近几年这一技术已经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否已经达到商业化运营条件,业内专家尚未达成统一意见。“超级高铁项目有三大核心技术:悬浮隧道技术(阿基米德桥)、真空管道技术、磁浮列车技术。目前,各分项技术已经成熟。我们只是对各项技术进行集成,并解决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我们认为这项技术是可以实现的”,刘甲朋说。

西南交通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真空管超高速磁悬浮列车测试的机构,“我们一直很热心也很激动地投入做这方面的探索工作,但目前尚处于实验室模型试验阶段,距离工程化和投入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翟婉明说,研究人员还在继续寻找突破速度极限的方法。

在他看来,“管道高铁”要实现商业化面临着不少实际问题,比如磁悬浮本身的高技术成本、远距离真空管道建设和维护的高昂投入,以及在超高速情况下保障乘客安全性的要求等,“在工程上还要靠一项项安全技术来保障”。“接下来,我们主要精力放在申请政府立项方面,已经跟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和广西等地进行了沟通,选定了几条线路。其中,浙江舟山项目进展最快,连接舟山鲁家峙和桃花岛,全长10公里,一旦建成,它有望成为全球首条海底超级高铁。”刘甲朋介绍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在2018年完成立项,2020年完成全线贯通,随后进入实验运营阶段。”

据了解,今年4月,跨海旅游真空巴士技术研讨会在浙江舟山举行。“海底真空隧道、胶囊车厢、跨海旅游真空飞行巴士,这些词听着都很梦幻,但我们已具备了这个技术能力。”贺维国曾说,其挑战主要是快速、标准化海底隧道修建技术、真空隧道的防渗技术、真空隧道真空的实现及结构设计技术、实现隧道内列车高速运行,隧道的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等。他坦言,仍有不少技术难点和新工艺,需要提前开展相关专题研究与进一步论证工作。(原文摘自北京时间)

 

 

 

Copyright 京ICP备13048519号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