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10-82500018

“一带一路”西北地区传染病防控论坛在西安成功召开

日期: 2018-12-21
浏览次数: 91

“一带一路”西北地区传染病防控论坛在西安成功召开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研讨中国西北部省份传染病流行情况,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加强区域间合作和提升防控能力,探讨跨区域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2018年11月21-22日,中国疾控中心在陕西省西安市组织召开“一带一路”西北地区传染病防控论坛,论坛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护航疾控基金协办,中义(北京)健康研究院承办(协会副会长单位)。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雷正龙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冯子健副主任、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马光辉局长、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处C.K.Lee博士、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桓世彤高级项目官员。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无国界医生(MSF)、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义(北京)健康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以及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和疾控中心的领导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中国疾控中心冯子健副主任主持。

在开幕式上,雷正龙副局长首先致辞,他强调“一带一路”国家传染病防控事业建设是“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雷局长指出:一、“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促进各国和各地区互联互通,形成联合联动发展的格局,为世界经济拓展新的增长空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中国同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二、做好“一带一路”传染病防控工作不仅有利于国家建设、有利于人民健康,而且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提出了积极做好“一带一路”的健康保障和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要求为进一步深化拓展“一带一路”疾病防控合作献计献策。三、随着交流的深化、合作的加深,面对人员交流往来日益频繁、跨境传播多元化等新时期特点,我国同沿线国家传染病防控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在东盟卫生合作机制、湄公河流域传染病防控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西南地区疾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面对西北地区,传染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形势严峻、情况复杂、基础薄弱,亟需建立跨系统、跨国度的多维合作机制以面对传染病防控的迫切需要,再以探索更大范围、辐射东北地区的传染病合作机制。四、各国也充分认识传染病防控趋于合作的重要性。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保障人们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充分利用我国的经验、能力和技术条件尽心而为、尽力而为、量力而为,为有需要的国家共同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是我们的责任担当。传染病没有国界,只有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和网络,才能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危害。最后,雷局长呼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即是倡议者,也是引领者;即是舞台的搭建者,也是政策的实践者,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包容理解、互利共赢的理念,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提高“一带一路”地区和国家的传染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C.K.Lee博士代表WHO高度赞赏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应对各项挑战所做出的努力,对中国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的领军作用表示充分肯定。盖茨基金会桓世彤高级项目官员谈到非政府组织在参与中国和全球传染病的控制中所做的贡献,为护航“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支撑。马光辉局长对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陕西省西安市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将着力促进西北地区和沿线国家的卫生合作。

随后,C.K.Lee博士作了“传染病面临的全球挑战与应对”报告,强调传染性疾病对全球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是重大威胁,健康安全威胁是不可避免的,亟需全球多方合作和共同参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所长助理、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刘起勇研究员围绕“病媒监测与联防联控”进行了讲述,他深入剖析我国西北地区媒介生物传染病流行情况计传播风险,对病媒生物监控提出联防联控建议。WHO驻华代表处国家技术官员左树岩回顾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防控进展,宣传推广WHO脊髓灰质疫苗政策。UNICEF驻华代表处朱徐详细介绍了UNICEF儿童免疫项目,阐述全球儿童免疫工作及面临免疫挑战所取得的成果。广西省疾控中心陈怡副主任医师就跨境合作和共同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分享经验,深化合作。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王友发教授报告了“全球健康中的慢性病防控工作”,详解应对全球慢病危机和联合国行动方案。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丁玮介绍“一带一路”热带病防控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邵奎东研究员、内蒙古疾控中心范蒙光副主任、新疆疾控中心侯岩岩研究员分别就鼠疫、布病、黑热病的监测与区域联防联控策略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此外,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传媒大学、丁香园、平安公司谈到了疫苗发展、社会组织、互联网、文化传播、三村扶贫在“一带一路”疾病防控中的作用。

最后,冯子健副主任总结指出:一、加强西北地区传染病防控布局、夯实高层对话平台、为“一带一路”传染病防控具体实践奠定基础,深化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多边卫生合作;二、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与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共同促进社会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三、在全球健康、“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贡献中国力量,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建设的中国经验。我国愿同世界卫生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援助发展中国家等方面加强协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做出努力。

会议第二天,相关领导和专家举行圆桌会议,就“一带一路”西北地区传染病防控进行了专题讨论。

11月22日上午,举行了“一带一路”西北地区传染病防控论坛圆桌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雷正龙副局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建设兵团疾控中心,中国疾控中心科技处、国际处、全球公卫中心、传染病处、卫生应急中心,世界卫生组织(WHO)、无国界医生(MSF)、盖茨基金会,西安交通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疾控中心全球公卫中心戚晓鹏副主任主持。与会领导和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一、 应加强“一带一路”西北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顶层设计,对西北五省和周边国家传染病疫情形势和防控能力进行现况分析,制定5-10年中长期战略规划,落实具体实施路线图,有效配置资源,并明确不同机构的职责和实施方案。

二、 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平台、网络或机制,如上合组织、金砖五国、中蒙俄机制以及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等,在政策、技术以及人才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建立共赢和互信,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不断建立完善一带一路西北传染病防控工作机制,以脊灰、鼠疫、布病、黑热病、西尼罗河、乙脑等重点疾病为切入点,建立西北五省内部以及与周边国家定期会晤机制、联络员机制、疾病信息共享机制、人才交流机制、实验室联合检测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应急演练机制等,并确定参与该机制的区域或国家,明确牵头单位。

三、做好“一带一路”西北传染病防控,关键是苦炼内功,切实提高西北地区的传染病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完善现有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工作模式,借助国家和东部发达省份力量,逐步建立西北区域疾病监测预警机制,更好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四、发挥国家级疾控的技术支撑作用,参考在新疆疾控中心建立徐建国—高福院士工作站模式,工作机构设置在省里,由中国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与省级疾控机构共同打造疾病防治研究科技创新联合体。

五、在卫生应急领域,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推动西太区和东南亚地区借鉴中国疾病防控措施与策略,并借助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的技术资源,应急医疗和公共卫生队伍,联合开展疾病防控和风险评估工作。

六、 开展多部门合作,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机构优势,共同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疾控、应急、、科研、培训和交流,提升区域整体能力,应对“一带一路”传染病挑战,实现关口前移,扩大中国影响。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建立“一带一路”西北地区区域性传染病防控机制和联盟非常有必要,一方面,能够加强西部地区传染病及公共卫生领域防控工作的技术交流和协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开展与西部地区边境接壤和贸易往来国家的重点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为我们做好防范和应对可能疫情的输入和预防控制工作搭建一个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来源:中义(北京)健康研究院官网)


Copyright 京ICP备13048519号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