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培育优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更是关乎国家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首要任务。
通过实施“中关村创新100”工程,高举“中关村”科技创新的旗帜,打造具有广泛认可度的创新标杆。重点培育并扶持100家走在创新前沿的企业,核心目标在于:
1. 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实施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协会会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孵化一批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黑科技企业;
2. 优化创新生态: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与高效利用,打造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引领作用的专精特新企业;
3. 培育创新产业:整合人才与资金等关键资源,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4. 培养创新人才: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系统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培养科技与企业管理领域的人才,助力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精英团队。
1. 品牌赋能:“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其影响力早已超越地域,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代名词。企业借助“中关村”的品牌影响力和创新能力,可强化技术创新、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设,全面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2. 资本对接:资本是推动创新型企业高速发展的关键要素,协会设立了投融资专委会,成立了专项基金。这一举措,为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架起了桥梁,提供了多元化融资渠道和强大的资金支持。通过优化资本配置,助力企业高效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3. 市场支持: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心脏,是推动其不断前行的核心动力。协会汇聚政府、机构、企业、金融等各方资源,构建了多元化的合作网络,让企业能高效获取政府支持和市场动态。通过这个合作网络,企业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获得更多市场资源,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帮助企业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4. 宣传推广:宣传推广对于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至关重要。协会整合上千家优质媒体资源,打造权威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深度挖掘企业创新亮点,实施全方位的品牌传播策略,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提升行业地位。
1. 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大健康、现代农业等领域;
2. 寻求成长与创新突破的企业。
1. 组织建设:成立中关村创新100行动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创新举措的实施,确保各项任务的高效执行;
2. 监管设立:建立全面的监督与反馈机制,确保行动纲要的时效性与适应性,随时根据实施情况调整并优化相关内容。
1. 建立企业创新评估管理办法,定期评估企业创新能力与成效;
2. 设立奖励机制,对优秀创新企业进行表彰及奖励;对不达标企业进行指导。
李洪彦/电话18211108116(同微信)
赵 峰/电话18601228577(同微信)
罗娅青/电话13683290510(同微信)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