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和俄罗斯的联合军演“西部·联合-2021”演习中,新型QBU-191突击步枪走进人们的视野,从56式半自动步枪到81式自动步枪再到95式自动步枪,最后到191式,中国军事突击步枪演变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就不得不提,由中国自主研发已经服役20多年的95式步枪。
95式枪族总设计师,同时也是军工枪械领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朵英贤老先生就谈到了国产轻武器的发展过程,在95式自动出现之前,国内的枪械军工基本是处于仿制阶段,就是用别人已经过时的工艺文件、图纸、样品来组建生产线,产品也基本和对方有着一个甚至几个代差。
而在95式设计定型的前后,由于国内金属加工水平和材料水平的限制,曾经10年时间拿不出合适的枪管,这大大限制了国产轻武器的发展。但有着“小米加步枪”传统的我们,又是一个极度重视轻武器的国家。由于人数关系有着庞大的轻武器装备基础,哪怕在重视远距离火力投射的如今,轻武器水平依旧是按照“战略高度”来审视的。根据总工回忆,95式立项时的目标就是世界先进的水平的小口径步枪,而且要在5年时间内设计完成,项目从一开始就是倒计时进行,作为个人和整个设计团队压力都非常大。
同时朵老还提到这个压力不不仅是来自于技术难度,同时还有精神方面的,要经常应付来自内部的干扰和挑战。这主要是指95式的设计除了需要老产品仿制中积累的技术经验,更多的还是创新思维,但是在全行业整合研发力量时,有一些单位缺乏思想准备,导致了一些潜在矛盾。朵老举例说有的厂后来竟闹到不让外单位人员进厂,浪费了几个月的宝贵时间,甚至发展到总师无法指挥工作的地步。
虽然这些只是只言片语,但是可以想象当时由于研发机构内部体系等方面问题,设计师不仅要承受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整合力量,发挥出整体优势。其实这也是很好理解的,总工在技术上不仅要全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要避免扯皮推诿等情况,这和领导艺术和个人魅力是分不开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95式及95-1做到了四个第一,分别是重量最轻;第二是长度最短;第三是弹道直射距离最远;第四是落点动能最大。在西方引领的小口径武器热潮中,国产小口径步枪后来居上,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迎头追上。
当然了,枪不离弹,说枪不能不说弹,在95式的基础上,国内5.8毫米小口径枪弹和其它同类弹药相比,也拥有直线射程更远、侵彻力更强的优点,在一定距离上甚至可以击穿普通防弹衣,可以说最大程度地避免小口径弹药动能不足的问题,将其特点发挥到了最大。
总体来说,国产轻武器发展经历了一段艰苦的过程,但是从小口径步枪开始,我们开始一点点迎头赶上,弹药方面甚至还有部分优势。而正是由于95式总工朵英贤院士和全体军工人的不懈努力,也为之后的191式枪族发展确立了良好的基础。从无托步枪重新回到有托步枪,国产轻武器的发展始终保持紧跟全球轻武器的发展脉络,而在未来,国产轻武器还将继续发展,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创新并引领轻武器的下一波风潮。
注:文章部分摘自《95式总工谈国产轻武器,10年拿不出合适枪管,5.8枪弹上迎头赶上》
品牌协会发起的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工程,秉承着不断创新、勇于尝试的精神,聚集各领域的专家,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提升中国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工程正在征集、遴选成员单位、专项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用自身的专业性、国家级资源、国际化平台,为各成员保驾护航,树立新时代中国自主品牌形象,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