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
2016
-
07
-
06
点击次数:
101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突破口之一的产业转移有了一幅清晰可寻的地图。6月29日,工信部和京津冀三省市政府联合发布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在京津冀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以下简称“1555N”)的产业发展格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幅“产业地图”上,不同区位将优先承接和发展不同的产业。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指南实际上是为产业转移寻找合适区位指明了空间和方向。这也能促进京津冀的产业相互衔接,避免同质化。” 京津冀布局五区五带五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祝尔娟曾表示,目前京津和津冀间优势产业重合度较高,存在严重的产业趋同竞争倾向。 随着指南的发布,如今在京津冀的地图上,1555N的产业布局能够让各类产业按图索骥寻找合理区位。 指南显示,“1”是指打造一个科技创新中心,即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承担京津冀地区产业研发、设计、服务等功能,辐射全国。 科技创新中心将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体,推进高端共性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部件研制,加快工业设计、信息服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在牛凤瑞看来,这意味着中关村将不仅是北京的创新研发中心,还将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智库”。 “五区”是指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张家口、承德)地区为依托,建成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重要引擎。“五带”则包括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沿海临港产业带、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以及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 值得注意的是,五个产业带将有不同的产业定位。京津产业带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沿海地区组成的沿海临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