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园发〔2016〕1号
各参编单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于2015年9月3日在中国政府网公开发布。《规划纲要》明确了地方志事业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提出了地方志事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于地方志事业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9月8日,王安顺市长在《规划纲要》上做出批示:希望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认真学习《规划纲要》,抓好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北京市地方志事业取得更大成绩。此后,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先后召开全市学习贯彻《规划纲要》的动员培训会和主编培训班,并对工作进行了部署。
为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志鉴工作的科学发展,全面提高中关村志鉴编纂质量,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交流等功能,中关村管委会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关村志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工作思路
《规划纲要》作为全国地方志工作第一部规划性文件,是国家对全国地方志工作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国家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文化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新形势下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性、规范性和创新性,为今后修志编鉴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体现了国家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既鼓舞了人心,也坚定了信心,标志着地方志事业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中关村史志办公室将以《规划纲要》为修志编鉴的指导纲领,积极组织培训学习,宣讲落实其重要内容,深刻领会《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并贯彻落实到修志编鉴的实际工作中去。
二、坚持常编常新,扎实做好"1520"工程
中关村志鉴是记录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创业、改革发展的资料性文献,要与时俱进,坚持常编常新,规范与创新并重,不断提高志鉴编纂出版质量。继续推进"1520"工程,在1年编一本《中关村年鉴》的基础上,5年编一本《中关村志资料长编》,20年编修一本《中关村志》。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将修志和编鉴有机结合起来,能够确保中关村志鉴工作的时效性和延续性。中关村志鉴应坚持突出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强化年鉴存史、资政、育人、交流的作用,增加志鉴的资料价值和实用价值。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年鉴编纂工作
贯彻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中关村管委会各级领导及各参编单位相关领导要切实提高对中关村年鉴编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积极做好年鉴资料的收集、编写、审核、报送等工作;同时要尽量保持年鉴编写人员的相对稳定,每年根据《中关村年鉴编纂方案》,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地完成年鉴编纂任务,确保一年一鉴,公开出版。
四、依托信息技术支撑,提高志鉴平台的开发利用
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志鉴编纂是地方志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关村史志办搭建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年鉴编纂平台,在支持中关村志鉴编纂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志鉴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志鉴平台的功能要求将逐步细化和提高,除了具有志鉴展示、稿件传递、稿件编辑加工、查询下载、与通讯员和出版单位沟通互动等功能外,还应实现在线编辑加工、内容查重、数据校验、网络年鉴、实时发布、自动交流等。在充分挖掘和拓展平台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互联网+中关村志鉴"工作新模式,促进志鉴工作与互联网融合,提高工作的便捷化和智能化。
五、加强理论研究,扩大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志鉴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历年志鉴工作经验教训,深入开展志鉴组稿方式、编纂计划、篇目框架、分栏标准、规范编辑、平台建设等编纂流程中重大问题的研讨。实行开放式编纂,继续组织开展"走进参编单位系列活动",组织参编人员走出编辑部、走出本单位,走进中关村,走进企业,充分了解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实地感受中关村的发展热潮;继续参加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等上级单位组织开展的学术会议、理论研讨、业务培训活动;不定期召开与参编单位的对接会,增进业务了解。与此同时,加强与兄弟单位间的互访交流与合作,以及志鉴互换,拓展志鉴成果的使用价值。
六、加大培训力度,推进志鉴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对专业型、学术型志鉴人才的培养,组建修志人才专家库,为志鉴工作提供理论培训与业务指导;完善志鉴编纂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和内部研讨常态化,组织新通讯员、重点单位通讯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级、分类专项培训,提高参编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队伍整体编纂能力和水平;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年鉴编纂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和成长计划,不断充实引进志鉴专业人才,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中关村志鉴人才队伍。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16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