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中关村示范区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按照“需求拉动、机制创新、重点突破、开放合作”的建设原则,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切实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激励自主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发挥着示范作用。
在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1+6”新政落实。一年间,依托中关村创新平台的集中统筹工作机制,北京市与科技部等6部委建立了部市会商机制;与财政部等4部委在中关村联合率先开展现代服务业试点;进一步完善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统筹机制;由中央部委牵头出台了支持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文件12项;北京市出台了20余项配套实施文件,实现了制度设计的突破性进展。
中关村以贯彻落实“1+6”政策为契机,不断整合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了示范区的跨越式发展。2014年,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1.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近4000家;企业研发及科技活动经费总额将超过750亿元,同比增长近20%,约占企业总收入的4%;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约30%;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300亿元,同比增长约40%。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及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14年中关村示范区增加值完成3062.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9.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4%。在中关村示范区的带动下,2014年北京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1492.6亿元,约合236亿美元。中关村示范区已经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些数据充满说明,以“1+6”为标志的中关村国家创新示范区的品牌效应凸显。
同时,在人才建设方面,中关村同样实现了重大跨域,为园区企业品牌建设、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2014年,中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5个中央和国家部委与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15年在中关村全面建成国家级人才特区的总目标。为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北京市对外发布《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4-2015年)》,首次提出组建人才特区建设促进中心、设立“人才接待日”、建设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大厦、打造重点项目的集成孵化平台等一系列新举措;中关村创新平台公开发布人才特区有关扶持政策办理流程,北京市相关部门将在.《中关村人才特区若干意见》的指导下整体联动,资源整合,进一步细化、完善实施具体扶持政策的长效机制,并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
在助推微小企业发展方面,中关村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研发加计、职工教育经费、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政策措施,为503家企业减免各种税费4.9亿元,享受所得税优惠7400万元;中关村实施“瞪羚计划”,在研发投入、融资补贴、人才激励等方面培育扶持了一批小型企业,如海兰信、金山软件等;为盘活小微企业资金,中关村开展多种形式的信贷创新,推进创业投资发展。
在美国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根据网站访问量评选出美国之外的全球网站十强,著名的网络搜索引擎百度成为了最受网民青睐的网站,名列首位;而另一家中关村企业新浪也榜上有名,位列第六位,充分彰显出中关村品牌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不断提升。
2014年,中关村的自主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企业品牌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培育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仍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受中关村管委会委托,北京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于2014年度再次对中关村自主品牌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课题调研以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关村近140余家高科技企业的品牌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我们组织专家经过数据整理、分析,编写了这本《2014年中关村自主品牌发展白皮书》调研报告。本报告总结了2014年度中关村自主品牌发展的基本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系统分析和整理,就中关村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针对中关村自主品牌发展的特性,提出了解决一些问题的思路,希望能为企业发展、政府决策、协会服务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思路和决策依据。
2014年中关村品牌白皮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