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品牌协会执行会长刘卓军
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对我国技术创新、创新型企业、创新性产品、创新性服务的进步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发展机遇。质量是文明社会和社会文明必须关注的大事,它本质上反映的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从管理和实践的角度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博士(J.M. Juran)则认为,质量是持续不断的革命,演奏着质量规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永恒三部曲。
具体来讲,迈入质量新时代就是要“把产品做好、把工程做好、把服务做好、把管理做好”,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到“把人做好、把事做好”,而其中人的态度、素质、技能和负责精神是重中之重。
质量关乎到幸福感受、关乎到竞争力。质量的获得、提升和改进必须要有持续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规文件为全面提升质量水平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国务院先后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及这次《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谋篇布局指导着我国不同阶段质量改进提升事业的发展方向。技术上,网络媒体和大数据为质量监督提供了更为迅捷的渠道和更为精准的朔源分析能力;人工智能为消除人的失误乃至做到质量上的精益求精创造了更大的可能。
从更为本质的角度看,标准和质量是一对难以割裂的事物:产品、工程、服务好不好,达没达到要求、是否具有满意度,总要有标杆、有标准进行衡量。很明显,对于生产产品、实施工程、提供服务的一般工作流程和过程,其中的很多环节往往需要标准化,为的是保证工作流程的质量。做事的方式不对、不规范,产出的结果往往也很难令人满意。因此,“产品的标准、工程的标准、服务的标准、管理的标准和工作流程的标准”是助力社会迈入质量新时代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对加快标准提档升级和改革标准供给体系做出了明确要求。提出要“推动消费品标准由生产型向消费型、服务型转变,加快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推动军民标准通用化建设,建立标准化军民融合长效机制。推进地方标准化综合改革。开展重点行业国内外标准比对,加快转化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提升国内外标准一致性程度,推动我国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建立健全技术、专利、标准协同机制,开展对标达标活动,鼓励、引领企业主动制定和实施先进标准。全面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大力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逐步消除国内外市场产品质量差距。”
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这样的阶段,对于各类市场主体来说,如果不重视质量就不可能长久地占有市场,也就不可能持续地健康发展。提升质量需要法规保障、技术支撑,更需要标准同行。根据我国获取标准化相关信息点击量最高的网站“工标网(csres.com)”提供的信息,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标准已累计超过52100多部,剔出作废和废止的后,目前还有25600多部有效的国家标准,加之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标准的总量接近20万部。标准及标准化的工作成果对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善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靠的是“生产标准的车间” - 各类具体标准的技术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委官方网站公开的信息,目前我国各类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和工作组达到1283个,加上企业、行业及地方的标准化技术和管理人员,已然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标准化技术人员的队伍。
制定标准就要实施,并且标准的实施应能发挥出预想的作用,这一点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对标准及标准化工作的质量追求。质量提升行动当然也包含对制定出的标准的质量提升。这一点不但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全世界都要面临的挑战。奥多比公司(Adobe Systems)首席科学家,《信息技术标准化》和《开放系统标准化》两部专著的作者卡尔·嘉吉(Carl F. Cargill)曾撰文指出了标准的6种失败模式:标准腹死胎中;标准工作组不能取得共识而陷入僵局;标准经受着“功能丰盈”的痛苦而丧失了市场机会;标准制定了出来而市场却不予理会;标准制定了出来但却不适用;标准被接受了但却被用来管理市场,反而限制了发展的活力。克服这些问题一定不是简单的任务,而且这6种模式的认识也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成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提升标准和标准化的任务来说需要系统思考认真对待。
如何推进标准化的工作和事业有许多技术路线和方法可供选择。其中,综合标准化是一项值得重视的工作。我国著名标准化专家李春田教授(1934—2015)在其77岁时出版了《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一书,系统阐述了综合标准化的内容,回顾总结了我国借鉴前苏联做法的启示,利用综合标准化方法助力国产彩色电视机生产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按照李春田教授的观点,“每一个综合标准化项目,实际上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也可以说,综合标准化就是标准化的系统工程。” 综合标准化的精髓是目标导向、系统分析、综合协调整体优化,核心产出是标准综合体。现行国家标准《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12366-2009)把标准综合体描述成“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按其内在联系或功能要求以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形成的相关指标协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事实上,综合标准化的思想和方法已经在我国飞机和船舶制造等大型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例如,上海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研发设计制造我国919大飞机标准综合体的过程中提出了四性三减的目标要求,即要实现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的要求,具体要实现与国外比对的飞机类型做到减重2%,减阻5%和减排50%。如果把当今条件下的综合标准化总结成“六个环节一个核心”的话,概括起来就要做到“对象选定合理化,问题分解模块化,技术需求参数化,标准研制成套化,应用实施强制化,效果评价综合化。”
迈入质量新时代,企业、技术、市场的发展都将迎来新的机遇。包括综合标准化工作在内的标准化事业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时机。让我们引述一下被国外机构理解为是新的中国谚语吧:三类企业做产品,二类企业做品牌,一类企业做标准。毫无疑问,迈入质量新时代,标准的质量也要提升!(全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关村杂志)